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

2014-12-26

作者:广西希望高中  陈圆圆

【内容提要】 语文看似好教,但不好教好。因此,想要真正教好语文,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需要我们将课堂的教学和课外阅读和写作习惯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课堂   课外   阅读   写作   结合 

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现实情况是,语文课本仍然是我们教学的主要资源,教材讲解仍然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而仅靠一个学期几十篇课文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学生阅读量不足,背诵得太少,写作量更少,导致语文教学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如何打破语文教学的僵局,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我以为除了要立足课堂,还要培养学生课外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将语文教学课堂内外相结合,让语文教育回归母语教育的传统,回归积累背诵,多读、多写的传统;落实新《课标》“少做题,多读书,提倡读整本的书”的精神,落实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的要求。“课外教学和课堂教学要尽量短距离沟通。提倡‘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其实两者是互为基础,互相发展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收获必然用之于课外学习;而课外学习的收获也必然反映到课堂学习中来。”①长期坚持下去,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不管如何改革,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效率是我们始终不能忽视的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备好课,上好课是关键。

1、备好课,首先要注意备学生。教育部语文课标研制工作组组长巢宗祺教授说过:有经验的老师眼睛盯着学生,没经验的老师的眼睛盯着教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备学生的重要。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不能忽略学生这一关键因素。现在的高中基本都进行了文理分班,还有的学校实行了分层次教学。这样,学生的基础就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平时的教学以及和学生的交流,尽快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要注意备教材,确定“教什么”。“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②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搞清楚,一节课要教什么,保证教给学生的知识是准确的,不能是是而非。这里说的备教材,不是照搬教参,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一课一得”。而每节课要“得”什么,是需要仔细斟酌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要对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有个整体性地把握,从而将高中阶段要求达到的知识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逐一落实,而不是将其全部集中在高三一年。

2、优化课堂,思考“怎样教”。备好了课就要进入课堂去落实,即怎样去教。而如何落实却是一门艺术。现今的教学手段日益繁多,较之以前更加现代化,也更加多样化。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手段,始终要注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偏向其中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上完了课之后,还应注意教学反馈和反思。当我们上完课之后,绝不代表着这节课已经结束了,上完课之后,好好反省一下课堂,看自己预设的目标完成了没有,学生的接受情况怎样,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这样,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会有很大的收获。比如说我在给学生上现代诗歌《错误》的时候,我所设计的目标是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意象,如何理解诗歌中说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加入了作者背景介绍,课外延伸等等一些内容。当时在备课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教案还是很满意的,可是等到上下来,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我去听了别的老师怎么上这节课,又请教了一些老师,才发现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太杂,以致老师讲得累,学生也听得云里雾里的。后来我又重新写了教案,在另外一个班级上了,效果果然是好多了。所以我们在平时要注意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没有哪节课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成熟。

二、得益于课外,注重学生阅读和写作习惯的培养。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光靠课堂的时间想要学好语文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课堂的教学,还要和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尤为重要。

 1、重视学生的阅读。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有一位教授曾经谈到语文教学问题。他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到: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也许说得过于绝对,但事实是,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积累,是很难学好语文的。仔细留心一下那些语文学得好的同学,会发现他们对语文学习不一定是最刻苦的,但是一定是读了很多书的。如何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广泛阅读,首先要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按照课本的顺序一篇一篇的学习课文。新课改之后,必修课加上选修课内容多,信息量大,我们就根据自己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一般在段考后一个月完成课本的教学。学期剩余的时间我们就拿来带学生阅读整本的经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带学生阅读了《红楼梦》、《我与地坛》、《史记》、《瓦尔登湖》……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老师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提示和指导。另外,我们会给学生列出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利用节假日阅读。这样下来,两年时间的坚持,学生一般能阅读至少5本名著经典。

除此,平时还利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多阅读。比如我们在每节课的前三分钟,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些精彩的短文,看一些比较好的的评论,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平时还组织读书沙龙,班级读书角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除了广泛阅读,还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而背诵无疑是不错的方法。回顾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主要起到督导的作用,学生的主要功课是朗读和背诵,多年后文学功底深厚,文学素养高。我国文学大师鲁迅、朱自清、老舍、徐志摩、钱钟书、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等都是背古书长大的,他们的文学成就令人瞩目。而当代语文教育,教学设备先进,手段多样,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静坐台下,无精打采。课下,老师疲于备课批作业,学生沉溺题海,教学双方如牛负重,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语文教学应回归传统,除了让学生广泛阅读,还要让学生将所读内容多背,多积累。

2      多练笔,读写结合。传统的语文考查,主要就是作文。可见,古人将写作提升到至高地位。古人提升了写作的教学地位,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写”是最重要的,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而当代语文教育,学生谈作文色变。每学期写6——8篇作文,虽有课外练笔,但大多数未落实,写作量太少,形不成熟练的技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多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多练,首先是课堂的作文教学。在开学之初定教学计划,确定学期作文教学重点,并细分到每次的作文教学中。写完作文后,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学生互评互改,然后老师批改,上作文点评课,发给学生一些优秀的例文,然后再给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反复反思修改,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突破,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多练,除了课堂的作文教学和练习,还特别要注意利用好课外的练笔。将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首先是引导学生学会做旁批。将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哪怕只言片语,但要动笔,读写结合。其次是写生活随笔。这也是训练写作的一个有效途径。每天或每周,让学生写一点随笔,或读后感,或生活感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坚持动笔,并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写作也就不会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痼疾了。最后,还可以依托一些写作的活动。比如,我们和学生一起读《论语》《弟子规》《红楼梦》……,会组织相关的主题作文大赛,并在校刊上开辟专栏。其次,在班级开辟作文园地,将优秀的作文张贴,大家相互交流,互相促进。

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勤于思考,认真总结,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新探》——“双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陆继椿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教育丛书”  203

②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王荣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夏书系 名师评课” 第4


阅读240
分享